新聞

返回上一頁
教育傳媒到校
2023年10月
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 - 2023年10月

拓闊學習經歷 發掘無限可能


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四十年來秉持佛化教育「明智顯悲」的精神,培養同學建立正面的價值觀。陳詩韻校長帶領其教學團隊,積極裝備學生,鞏固學問基礎,以智慧迎接新時代的學習模式,並教導同學以慈悲關懷弱勢、服務社會。

連結校外資源 開拓多元課程

邁向人工智能的年代,教育也迎來變革的契機,教與學不再囿於舊有的模式。經常參與各種教育研討會及青年培育工作的陳校長表示:「我非常鼓勵各科組老師與校外教育團體合作,為學校引入新思維、新教學元素。」故此,英文科參與「賽馬會教師創新力量」計劃,將教育創新意念、跨界協作等元素,帶進英語學習領域;中文科參與香港教育大學的「提升中學生中國語文寫作能力及教師評估素養」計劃,也參加了康樂及文化事務署「學校文化日計劃」,帶領學生參與多姿多彩的文化藝術教育活動,如「戲解文言」以靈活多變的舞台表演手法,呈現著名篇章——《木蘭辭》及《桃花源記》,提升同學們對文言文的興趣。

學校的藝術教育課程因應學生的喜好及能力而設計,形式非常多元化。初中階段,學生可以自己設計課室門貼、舉辦作品展,更有不同藝術範疇的専題講座及表演,激發學生的創作潛能。學校亦設有合唱團、敲擊樂團、創藝隊,發展學生的興趣。此外,為延續藝術的基礎學習,高中設綜合藝術課,與不同演藝團體合作,如粵劇營運創新會、長春社及康文署等,涉獵中西方不同藝術範疇,有系統地發展學生的創意、美感及對藝術的鑑賞能力。

高中多元文化課程 學習新體驗

高中選修課程靈活,學生可根據興趣及能力選科,學校更為高中生設計多元文化課程。生命教育課程邀請專業導師帶領學生以真實處境進行小組討論,訓練他們如何面對逆境,建立正面思維的價值觀;中華文化課程會舉辦茶藝活動,同學從泡茶、品茶中學會修心養性;另外,還有欣賞南蓮園池建築特色及製作傳統小食等活動。價值教育成長課程—I-maker計劃,則讓學生設計學校的休憩角及小食部,過程中學生要考量不同的因素,培養他們的創意思維,同時增加對學校的歸屬感。特色各異的課程令學生能充分發掘不同的知識領域,引領他們在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學習目標,提升學習主動性。

樂於學 拓展視野

學校積極培養學生主動學習,更重視學習的趣味性。「燃點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一環,今年本校的關注重點是『樂於學,拓展視野』,因此學校以多元化、富趣味的課堂設計,讓學生體驗到學習之趣,繼而專攻擅長的範疇,各展所長。」陳校長表示,各科均設計小組專題研習,探究題目包括歷史人物、中華文化、環保減廢、製作飛天降傘等等。圖書館亦舉辦不同主題的書展及活動,拓闊學生的閱讀領域。其次,學校每年舉辦活動日,帶領學生走出教室,考察新界文化、走訪宗教聖地、探索職業性向等。人文學科方面,配合科目需要,舉辦了不少校外研習活動,如地理科帶學生親身走遍地質公園,現場認識地貌的特色;歷史科参觀本地古蹟,生物科考察營等。活潑的學習模式讓學生自主學習,同時也讓學習活起來。

此外,疫情過後,學校老師積極推薦學生參與各項境外交流考察團,陳校長也親自帶領學生到廣州考察,認識廣州未來規劃,以及青年在大灣區發展的機遇。「看到同學們都活潑地交流,殷切地學習新事物,我也非常雀躍!」暑假期間,學校數十名學生參加了十個交流團,涉足中國各地、歐洲多國。考察學習範疇包括科技發展、生態保育、歷史文化、義教與交流等等。學生在考察學習中,不但認識到國家過去的歷史軌跡,體驗到國家近代的發展成就;更重要是開闊了眼界,豐富了經歷,為未來訂下了努力奮進的目標。

敢創新 打造創科空間

為配合創科教育發展的需要,學校早於 2016年參加教育局「專業發展學校計劃」,以試點計劃形式開展初中校本STEM課程,引入多元探索活動,讓學生於不同學科接觸創新科技,經過幾年的實踐、優化及調適,校本 STEM課程發展日臻完善。「非常感謝百仁基金資助,全新建立的多元學習室今年啟用,良好的學習環境及齊全的硬件配套,讓
教與學有更好的成果。」陳校長說。

學校更成立創新科技隊,讓有能力及興趣的學生能夠接受更專業及系統的培訓,強化他們的創新思維。去年隊員學習智能耕種,運用 IOT 監測植物的生長環境,例如土壤濕度、溫度等,更運用學到的知識參加人工智能垂直耕種比賽。暑假期間,獲香港大學藥劑系邀請參與「約你學藥理」工作坊,25位學生親臨香港大學醫學院,由「香港醫衞大數據之父」黃志基教授講解醫衞大數據的發展;並到大學的實驗室做實驗,大大提升了學生對醫療相關學科研究的興趣。

行悲願 自覺覺他

除了「樂於學」,學校更期望學生能夠「修自身、行悲願」,實踐佛化價值。秉承佛陀「自覺利他」的信念,學校一直關心學生的價值教育、發展品德教育課程。宗教部透過不同活動,孕育善果籽。如參與蓮池寺的禪修日營、校內舉辦觀音文化節、素食推廣等。學校數年前開始推動午間禪修,陳校長表示:「禪修能夠讓學生靜下心神,覺知自身,與大自然聯繫,從而緩解他們精神上的焦慮,提升正向情緒。」宗教部更與家長教師會合作舉辦「家長慈心學苑」,紓解家長在管教子女方面的壓力,使家校連成一線,照顧學生的成長需要。

此外,學校透過全校性的「義種福田」義工服務計劃及「義工青苗」義工領袖培育計劃,多年來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義工服務,廣結善緣,滋養學生的慈悲心。因此學生都樂於助人,具備服務社會的精神,每年更累積數千小時的義工服務時數,在區內素有口碑。

教育傳媒

陳詩韻校長 陳詩韻校長
培養同學建立正面的價值觀 培養同學建立正面的價值觀
設計多元文化課程 設計多元文化課程
中華文化課程舉辦茶藝活動 中華文化課程舉辦茶藝活動
培養創意思維 培養創意思維
引入多元探索活動 引入多元探索活動
積極培養學生主動學習 積極培養學生主動學習
參與各項境外交流考察團 參與各項境外交流考察團
成立創新科技隊 成立創新科技隊
提升學生對醫療相關學科研究的興趣 提升學生對醫療相關學科研究的興趣
關心學生的價值教育 關心學生的價值教育
具備服務社會的精神 具備服務社會的精神
校舍外觀 校舍外觀
返回上一頁